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吳正巖課題組利用納米黏土研發出一種鍋爐用柴油納米助燃劑,為提高柴油利用率、減少氣體排放提供了新思路。相關成果已被國際礦物領域期刊Applied Clay Science接收發表(DOI: 10.1016j.clay.2018.06.028)。
目前,我(wo)國某些(xie)區域仍將柴(chai)(chai)油作為發(fa)電(dian)或供暖燃料,然(ran)而(er)柴(chai)(chai)油在燃燒(shao)過程中與氧氣接觸面積(ji)受(shou)限,導致燃燒(shao)效(xiao)率低,易(yi)產生大(da)量有害氣體及顆粒污染物(wu),不僅浪費能(neng)源,而(er)且加(jia)劇霧霾,迫切需要(yao)發(fa)展高效(xiao)清潔燃燒(shao)技術。
課題組利用高能電子束輻照的凹凸棒土,制備出新型疏水納米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可有效增加柴油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提高柴油燃燒效率,減少有害氣體和顆粒污染物排放,從而緩解霧霾。同時,燃燒后的余燼可高效去除水體中六價鉻,降低重金屬對環境的危害。該方法工藝簡單、成本低,具有較大的應用前景。
該工作得到中(zhong)科院(yuan)青促會(hui)項(xiang)目、中(zhong)科院(yuan)STS項(xiang)目、安徽(hui)省(sheng)重大專項(xiang)、安徽(hui)省(sheng)環保項(xiang)目等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