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ji)者了解到,當前,在我國工(gong)業產(chan)品(pin)和食(shi)品(pin)領(ling)域,依(yi)然存(cun)在著突出(chu)的(de)(de)質(zhi)量(liang)(liang)問題,嚴(yan)重(zhong)影響著企業“走(zou)出(chu)去”以(yi)及食(shi)品(pin)安全(quan)。其(qi)中(zhong),在制造(zao)業上,由于質(zhi)量(liang)(liang)問題造(zao)成(cheng)的(de)(de)直接和間接經(jing)濟(ji)損失,非常嚴(yan)重(zhong)。同(tong)時(shi),食(shi)品(pin)安全(quan)事件仍時(shi)有發(fa)生。就拿電(dian)線電(dian)纜行(xing)業來(lai)說,近年來(lai),由于生產(chan)廠家多且雜亂,生產(chan)技術水平參差不(bu)齊,企業發(fa)展后勁(jing)不(bu)足,自主創(chuang)新能力不(bu)強(qiang),中(zhong)低端產(chan)品(pin)的(de)(de)同(tong)質(zhi)化競(jing)爭嚴(yan)重(zhong),行(xing)業的(de)(de)質(zhi)量(liang)(liang)保證(zheng)體系還不(bu)完善,致使產(chan)品(pin)質(zhi)量(liang)(liang)波動較大(da),偷工(gong)減(jian)料、制假售假等質(zhi)量(liang)(liang)失信和違法現(xian)象,以(yi)及由于電(dian)線電(dian)纜的(de)(de)質(zhi)量(liang)(liang)問題引發(fa)的(de)(de)火災或其(qi)他安全(quan)事故屢見不(bu)鮮。
專家認(ren)為,就(jiu)制(zhi)造(zao)業來(lai)說,我(wo)國已躍升(sheng)為全球制(zhi)造(zao)大國。但(dan)是(shi),我(wo)國生產(chan)(chan)的(de)產(chan)(chan)品質(zhi)(zhi)量(liang)與(yu)其他發(fa)達國家來(lai)比,還存在較大的(de)差距(ju)。近(jin)年(nian)來(lai),我(wo)國政府(fu)(fu)(fu)高度重(zhong)視建設“質(zhi)(zhi)量(liang)提升(sheng)工程(cheng)”。但(dan)是(shi),“質(zhi)(zhi)量(liang)提升(sheng)工程(cheng)”是(shi)一項社會性(xing)工作,不能僅靠政府(fu)(fu)(fu)和(he)相關執法部門的(de)督(du)查,需要社會多方面力量(liang)的(de)積極(ji)參與(yu),必須建立(li)政府(fu)(fu)(fu)、企(qi)業和(he)社會三方質(zhi)(zhi)量(liang)互動的(de)聯(lian)合機制(zhi)和(he)產(chan)(chan)品質(zhi)(zhi)量(liang)綜合整治長效機制(zhi),才能完成。因此,增(zeng)強企(qi)業履(lv)行產(chan)(chan)品質(zhi)(zhi)量(liang)的(de)主(zhu)體責任意(yi)識,加快(kuai)培養產(chan)(chan)品檢驗檢測人才迫(po)在眉睫(jie)。
據介紹,尤其在小企業中,專業檢驗檢測人才嚴重缺乏,致使企業自身對生產工藝要求、產品標準等難以調整與把控。往往是政府質檢部門或消費者有了反映,方才知道產品不符合或出現了違法,不但造成了經濟損失,更有的企業法人不得不承擔法律責任。企業專業檢驗檢測人才的嚴重缺乏,主要在于企業自身不重視專業檢驗檢測人才的引進與培育;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和高等學校忽視專業檢驗檢測領域高層次人才的培養。
值得一提的是,出席此次論壇的專家、企業家,就如何加快專業檢驗檢測領域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形成了常州共識。中國檢驗檢疫學會、常州質量技術監督局、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聯合發起成立中國檢驗檢測創新聯盟,旨在通過政府、行業、學校、企業各方攜手,強強合作,優勢互補,加快培養國際化與質量人才。
同時,中國檢驗檢疫學會將發揮檢驗檢測方面的資源優勢和引領作用,與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共建“檢驗檢測認證學院”,學會將協助學院開展與檢驗檢測相關的理論體系、技術體系、工作機制、學科建設和發展戰略研究,培養出檢驗檢測領域的“大國工匠”。
來自中國檢驗檢疫學會、上海交通大學、常州大學、常州市行政學院、孟加拉國華僑華人聯合會等國內外檢驗檢測行業的專家和企業家,重點圍繞人才培養、標準、檢驗檢測、認證產業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的對話與交流。